向來忙著救人、很少對外界發言的急重症醫生,最近幾個月來急了。
 
今年7月1日,健保署實施第二階段DRG (Diagnosis Related Groups,住院診斷關聯群) 制度,包括:心肌梗塞、動脈硬化、截肢、子宮外孕、攝護腺肥大等手術共254項,估計一年約34萬住院人次適用。
 
DRG制度主要概念為同病同酬。例如同樣是脊椎關節問題,無論是處理1個關節或5個關節,健保給付是一樣的。導致病情複雜的病人可能讓醫院賠錢,容易成為人球。
沒找第一線討論就上路,醫界群起反彈
這讓處理大量急重症病人的醫生跳腳。「DRG制度實施2個多月來,不少醫院急診病人已經增加2成,簡直像難民營,」9月中,一位私立醫院急診室醫師接受《遠見》訪問時抱怨連連,萬一接到的病人,健保給付後讓醫院賠錢,醫師還要連帶負擔2成虧損。
 
近幾年,台灣的醫界出現內科、外科、婦產科、兒科、急診等五大皆空科,原因是工作量大、病情複雜、醫療糾紛又多,在實施DRG制度之後,簡直雪上加霜。
 
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對這個制度就很有意見。他以心臟衰竭為例,在DRG制度下,病人死了給6萬元,活了給3萬元,「哪有這麼簡單的算法,太粗糙了」。
 
DRG是一種疾病、固定給付的制度,「同一種病,有的只需要花3000元治療,可以拿3萬元,有的要花100萬元治療,也是拿3萬元,那不是鼓勵『聰明的』醫院,做很多3000元的,好拿3萬元嗎?」魏崢批評。
 
 
DRG制度實施後,憤慨的醫師不少,大多數是急重症醫師。
例如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舉例,一個類血友病例,醫院實際治療費用7萬多元,但健保固定給付3萬元,超出部分再申報後,健保核定8成,2成要醫院吸收。
 
 

 
 
★★遠見雜誌【新五大醫療危機】
 
全民健保將滿20週年,每年支出從第一年700多億,到2013年已經突破5000億,台灣的醫療技術也領先世界,理應提供更好的就醫環境,但實際的情況卻不是如此。
 
本期《遠見》封面故事,採訪團隊深入第一線醫療現場,找到台灣醫療的5大新危機,並請6位名醫為目前的困境找解藥。

我們也錄影專訪其中一位名醫、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,分享他近年在醫療臨床上看到的諸多問題,盼能幫助健保重拾「健康」,邁向下一個20年。

 
 
這樣的健保,還有下一個20年?
 

世界第一的背後,其實是「血鑽石」
 

魏崢:醫療本不便宜,為何要搞成這麼廉價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ikey Li 的頭像
    Nikey Li

    NikeyLi (妮娸) Blog

    Nikey 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